2022年生物制药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2-03-14

      

2022年生物制药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生物药物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器官、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目前,中国正处于生物医药制品的开发与制造的快速增长期。此外我国的化学药品与传统医药中医药领域也正在快速发展。为了应对传染性疾病、癌症、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与呼吸道疾病,中国医药领域的发展仍需保持高速增长。不可否认,近年来,中国对生物医学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并增加了该领域的院校与研究中心的数量。

然而,在现行监管政策影响下,创新型生物药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非常缓慢,对患者及时获得安全有效的创新生物药造成障碍。而且,现行医保政策对生物药的报销非常有限,这制约了患者及时获得生物药的帮助,例如在癌症等疾病领域常用的单克隆抗体类生物药。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仍处于起始阶段、仍需要在重点领域上进一步努力。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市场对于农业生物技术与生物能源领域的技术均有巨大的需求。

有关机构预测,我国生物制药市场规模将在未来数年以平均18%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大,并在2030年达到590亿元。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版生物制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一、2021-2025年生物制药行业发展趋势

从企业组织结构看,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医药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兼并、重组与整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医药企业规模过小、布局分散的局面,提高了生产的集中度与规模经济效益。目前,医药行业已有25家企业跻身于国家520家大型企业的行列。

从技术结构看,医药企业逐渐加大了对新产品、新工艺的投入开发力度,开发了基因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生长激素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科技对医药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我国医药行业初步实现了医药经济的增长方式向依靠科技进步的战略转移。

从进出口结构看,我国虽然没有摆脱传统的依靠出口化学原料药、常规手术器械及卫生材料为主和以进口制剂及高档医疗设备为主的进出口模式,但是进出口结构已得到优化。

从所有制结构看,股份制企业与“三资”企业已成为医药行业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制药公司都已在中国投资建厂。随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一部分具备条件的企业股票已上市交易,在沪、深两地上市的公司中,涉足生物制药产业的有67家,并形成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绩优”板块,其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的优于沪深股市的平均水平。

生物技术引入医药产业,使得生物医药业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被公认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随着HGP的完成,将从整体上解决肿瘤等疾病的分子遗传学问题,6千多种单基因遗传病和多种多基因疾病的致病基因和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和功能鉴定是HGP的核心部分,它将彻底改变传统新药开发的模式,并赋予基因技术的商业价值,将进一步深化生物制药的产业结构,引发基因诊断、基因疫苗、基因治疗、基因芯片等新兴产业,生物制药将会有长足的发展。

二、2021-2025年生物制药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2021-2025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市场规模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生物医药行业作为国家战略前沿领域产业的地位,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将加速推动生物制药行业的研发投入及产业化进程,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创造了重大的发展机遇,预计2025年生物制药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6500亿元。

三、2021-2025年生物制药行业应用趋势预测

从总体上看,随着生物医药领域创业需求的逐步深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日益精细化和孵化器自身功能的不断提升,生物医药孵化器大量涌现,为在孵企业提供专业化的中试基地和专业化的技术平台,减少了初创企业设施的投入,加速了资源的集聚与整合;对促进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解决关系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新的载体工具。

针对我国生物医药孵化器专业技术平台运营模式探索不足、专业孵化能力不足、发展孤立、整合地方资源意识不强等问题,“十三五”以来,专业化成为孵化器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方向,生物医药孵化器作为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重要的载体,被提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并得到政府、社会、相关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协同推进。

从我国对生物药的需求来看,生物技术制药已成为我国最有潜力的制药行业之一。但当下我国生物制药水平却远不及欧美,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我国生物制药科研水平尚相对落后;二是我国对生物药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我国虽然曾先后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支持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但这些政策均缺乏操作性,在财政支持上也力度不够。

纵观全球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目前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重大变革时期,欧美大量早期生物药专利即将相继到期,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获得飞速发展,各国生物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生物医药产业在研发模式、产品形态乃至商业模式等方面都将发生巨大变化。毋庸置疑,若我国抓住机遇,尽快出台更多在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向、企业扶持、财政支持等方面更具操作性的支持政策,必将推动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步入迅速发展轨道,前景可观。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研发方向要结合传统医药的优势,发展重点应针对神经系统、肿瘤、心血管系统、艾滋病及免疫缺陷等重大疾病的多肽、蛋白质和核酸。乙肝基因疫苗与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开发、血液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如基因治疗、生物人基因芯片、干细胞等。

四、2021-2025年细分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目前,生物技术药物研究的领域主要有反义药物、凝血因子、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治疗药物生长因子、人生长激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单克隆抗体、重组可溶性受体、组织凝血酶原激活剂、疫苗等。

在欧美市场上,针对现有的重组药物进行分子改造的某些第二代基因药物已经市,如重组新钠素、胞内多肽等;另外,重组细胞因子融合蛋白、人源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反义核酸以及基因治疗、制备抗原的新手段、新技术、转基因 动物模型的应用等也都有了实质性进展。

近几年来,国产生物药品主要有乙肝疫苗、干扰素、IL2、GCSF、重组链激酶、重组表皮生长因子、重组人胰岛素等16种。TPA(组织溶纤原激活剂)、IL3等十几种多肽药物正在进行临床Ⅰ、Ⅱ期试验。单克隆抗体研制已进入临床,B型血友病治疗已取

想要了解关于生物制药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版生物制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0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电话
  • 留言
  • 位置
  • 会员